圖文/東禪佛教學院
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青年書院15位學生於8月20日到高雄佛光山展開8天參學尋根之旅。除了本山各殿堂巡山禮聖、叢林學院課程,亦有機會參與第14屆佛光親屬會、叢林學院各級學部聯合畢業典禮及供僧法會。
叢林學院女眾學部老師知迦法師在讀書會中與學員分享自己的出家因緣。他提及,學佛的環境很重要,勉勵大家把握到佛光山參學的機會。賢淨法師帶領同學們到本山各殿堂禮聖,介紹每個殿堂的緣起故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為大家介紹佛館八塔名字的緣由及意義,皆是星雲大師為了接引大眾認識人間佛教所設。如常法師亦親自導覽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現「藝術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宗旨。
除此之外,青年書院學員有機會參與叢林學院課程,聆聽來自海內外的長老法師們分享各自的修行法門。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叮嚀大家務必專注在修行上,不要活在世俗的光環下,正所謂「修行千劫,只求一悟」。「話說佛學院」環節中,叢林學院禮請歷屆佛學院優秀校友暢談各自在佛學院所學及如今在生活上的運用。眾多的海內外優秀法師分享各自的學佛法門及秘訣,從「做中學、學中做」不斷突破與成長,是佛法在生活上的具體運用。青年書院學員們紛紛表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為他們在修行路上提供很好的指引。
參學期間適逢叢林學院各級學部聯合畢業典禮,共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佛學院分院近90位學生畢業及結業。青年書院學員與現場近2300位大眾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為畢業及結業生送上祝福。
-參學心得-
感覺自己是大家庭的一份子
文/何絲琳
踏入佛光山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強烈的修道氛圍。大家都很熱情地歡迎、接待我們。法師及義工菩薩給予我們很多建議和幫助。從長老法師們的經驗及故事分享,我感覺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這就是佛光山讓人溫暖的待客之道。
磨掉急躁的性格
文/林迎銘
這幾天的參學讓我磨掉了一些急躁的性格,即使遇到突發狀況也能臨危不亂、冷靜處理,希望能將這種身心收懾的能力帶回日常生活。學院的手機管理制度讓我發現自己並不需要長時間依賴手機,過去仿佛是被手機支配了時間,現在才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需要長時間使用手機。
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
文/劉愷縈
星雲大師《旅行出遊祈願文》提到,我們是為了充實知識、學習禮儀、增長見聞、廣結善緣才旅行出遊的。這正是我此次參學的目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通過參學我能夠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也收穫精彩與充實的旅程。
嚴厲與溫和 一體兩面
文/符美韻
佛學院的老師們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嚴肅和嚴格。正當我以為那就是他們的樣子時,卻讓我見到他們溫和的一面。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嚴厲的一面其實是在履行職責,就如佛陀一樣,針對不同情況表現出不同的一面。非常感謝老師們,因為他們的嚴厲,讓我能觀到我內心的妄念、雜念和抱怨小劇場。
培養好習慣
文/葉廷萱
參學期間我培養了一些好習慣,比如每日寫百字心得報告鍛煉思考和複盤、每天固定行程及規矩讓我不賴床和不拖延。翻山越嶺去吃飯也是個運動的好習慣。習慣都是從不習慣來的,希望我能繼續維持好習慣。修行的目的在於看見自己,找到自己,安頓自己,如永本法師所說「修行千劫,只求一悟」。
大開眼界 刷新觀念
文/張淑雯
見證叢林學院60年的歷史,看到法師們的弘法,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佛光山的設施讓我感歎,所有的學習和生活在這裡都是人間佛教的體現。大規模的供僧法會和活動讓我大開眼界,刷新我的觀念。法師們的課程和分享讓我覺得仿佛走了一條快捷修行的路,領悟了很多新知識。
勇往前行 不被困難阻擾
文/胡瑗芯
有幸聽到滿可法師、滿信法師和有紀法師的分享。三位法師的身上散發出一股堅韌不拔、越挫越勇的氣質。他們告誡我要勇往前行,要去行動實踐,不被困難所阻擾。這讓我想起曹操的那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期許自己不畏懼風雨寒霜,抬頭能看見伴隨我一路前行的佛光。
終於見到師父了
文/羅少華
行程中的另一路程碑是禮祖。記得那天早課結束後,心裏就開始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去宗祖殿見師父(心中永恆的星雲大師)。踏入宗祖殿,終於見到師父了,感覺師父無限的慈悲和愛一直在心中,熱淚漸漸的停留在眼角。 謝謝師父創造的因,成就了我們的果。
放下萬緣
文/姚亦徽
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知迦老師在讀書會中分享自己曾經的背包旅行經歷,並提到自己因為一次拔草的因緣而選擇出家。他提醒我們要「放下萬緣」,遠離手機或無謂的社交媒體,可減少外界干擾,更好地感受內心的寧靜及減少分心,同時會發現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將佛法智慧應用在生活
文/方庥郿
來到佛光山仿佛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四周都是優美的環境及親切和藹的人。參學的一個星期體驗了佛學院的修道生活。從法師們的教導及分享中獲益良多,也更瞭解佛光山。我發現學佛不只是形式上的修行,而是將佛法的智慧應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做到真正的心無執著、遠離煩惱。
學習保持覺知
文/劉宛虹
有幸在叢林學院住了一周,看到學長們排班過堂時都非常有威儀,感覺自己有些格格不入。但法師提醒我們要保持覺知,專注當下的每一步,感受腳底的觸感,思維法義。法師也提到,修行在生活中的每一刻,無論環境如何,都要保持覺知。這點值得我好好學習。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