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許嘉余、 張利平
攝影:陳恩淞、伍國輝、劉云峰、曾罕強
馬來西亞佛光山第19期短期出家修道會,於4月10日至14日在東禪寺舉行。戒會禮請三師和尚得戒和尚心保和尚、羯摩和尚慧思法師與教授和尚慧性法師為殷殷佛子證盟,授予衣、鉢、具。
在5天4夜的修道生活中,戒子們透過出家的正授典禮、講戒、《佛說出家功德經》和「如何做個出家人」等課程來真正瞭解出家的殊勝功德。
其間,戒會也安排了一系列課程,如「學佛行儀」、「認識依止常住」、「開山祖師行誼」、《阿含經》選讀、《八大人覺經》、《佛法真義》、「禪修」與「佛教管理學」等,讓戒子們更深一層瞭解佛教義理和人間佛教思想。
修道會師資龐大,有來自泰國曼谷文教中心住持覺機法師、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文教中心住持如行法師、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沙巴禪淨中心監寺覺度法師、叢林學院教務知迦法師以及東禪佛教學院教務長妙豪法師。
戒子除了上課也有機會體驗佛門的出坡勞動,行堂、洗碗、打掃等,讓佛法落實生活,感受發心服務的歡喜心。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戒子教授「如何做個出家人」時表示,所謂「聞、思、修、證」即是清楚瞭解佛法後要如理思維,並通過修行去證實佛法。修行能減少煩惱、習氣,產生正見、不貪不瞋、不起無明。
在捨戒儀式上,心保和尚叮嚀近300位戒子們,短期出家捨戒並非結束,而是要不斷修行和實踐來驗證佛法,時刻牢記「斷煩惱,行菩薩道」這種自利利他的精神。
善於規劃時間 文/本訓
自己沒有時間觀念的缺點帶給了身旁人許多的困擾,然而短期出家期間的一切都被安排得井然有序,自己的煩惱反而變少了,若能善於規劃時間就不被時間所困。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法師在處事上「無我、無畏」 的精神讓我很感動。大師將佛法傳遍五大洲的事跡,在我心中產生一股向上的能量,期望自己的畫筆也能「化墨為光」,為這世間帶來一道光明。
在家的「有」和出家的「無」文/本正
十年前我就發願要參加短期出家,但一直在辦青年的活動,直到今年在媽媽的鼓勵下,終於實現了願望。短期出家讓我真正體會到在家的「有」和出家的「無」。在家有錢、有車、有榮華富貴;出家雖無錢、無車、無榮華富貴,但也無煩惱。
不被慾望劫持人生 文/本宥
外公的葬禮禮請到佛光山法師助念,看到外公氣色前後的改變,本來對佛教疑惑的我徹底信服了。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修道期間整個身心都得到了淨化,懂得對事物、念頭要做取捨,不要被太多「想要」的慾望劫持自己的人生,學會了知足。
出家人的生活不只如此 文/本心
在參加短期出家後才明白出家人的生活並不只是誦經、拜佛,而是在日常中看似簡單的行住坐臥裏,保持正念和威儀,來探索自己內心的世界。我瞭解到戒會規律的作息、正念的生活才是對時間的一種善用。
五天足以培養一個好習慣 文/本忠
過去的五天被引禮法師、和尚等的訓練已經形成了一種肌肉記憶。開堂和尚呼「禮佛一拜」,大家則會回應「阿彌陀佛」;恭送法師時會自動出右腳。五天出家生活足以培養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短期出家神奇之處。最後一天食用便當,戒子們都會習慣性的「龍含珠,鳳點頭」。佛教確實可以幫助淨化人心,改善社會。
感受食物真正的味道 文/本茂
平時工作的吃飯時間都非常緊繃,如今在寺院內用餐的當兒,終於可以用心、安心地細細品嘗和咀嚼食物,發現原來玉蜀黍和湯水是如此清甜,得以感受食物真正的味道。除此,這個過程不但讓我學會吃飯要有正確姿勢,而且也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貪慾。
時間真的像海綿 文/本容
第一天的授戒儀式圓滿,我告訴自己「此心安處是吾鄉」,那顆散亂的心終於調服了。我發現生清淨心非常重要,因為散亂的心就像個滿貫的水杯,再也裝不進新的知識;戒會課程的安排非常多元性,時間也是爭分奪秒,我發現原來時間真的像海綿,越擠越有時間。
「戒」的真義 文/本源
保和尚為我們講解「戒」,讓我理解到原來「戒」有很多種類,不要害怕受戒或覺得被束縛。這使我體悟到:在家眾看似自由人,卻被種種煩惱掛礙;出家眾看似被戒條束縛,心中卻自在無比。
反思真正的活在當下 文/本證
我覺得這裏每分每秒都很寶貴,當我們回到自己的生活, 總是在空餘時間滑手機、睡覺,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消磨時光, 怠慢了應做的事。來到短期出家,法師總在提醒「活在當下」,這讓我反思是否有真正的「活在當下」? 還是都在忙一些不知道為什麼而忙的忙,忘了怎麼生活。
從來沒優雅地吃過飯 文/本綸
進入了第三天,沒有手機在身邊的感覺非常好, 不會漫無目的地滑手機,打板時間到就起身, 當下所做的事一刻都沒荒廢, 比如:做早課、專注吃飯等, 活了幾十年,從來都沒那麼優雅地吃飯。
對某些事情的改觀 文/本品
在這幾天裡,我們都在學著打坐。 在寧靜的夜晚冥想時, 腦海裏總不能放下我一直在掛念和擔心的事情。 但是通過這幾天學佛和誦經,我開始慢慢地找到清靜,也沒有太多的雜念,開始覺得對某些事情改觀,也應該學會放下之前的執著,為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明白人為何來到世間 文/本田
上課印象最深的是「生命在輪回中解脫」。聽到這句話,更明白為何人會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不斷修行和提升自己。 另外,我也明白什麼是啟發的學習,不是複製,而是不斷突破自己,不被所知障礙。答案也不會只有一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因「緣」不同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