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秋萍
通過了佛學院面試後我開始忙於和朋友聚會道別。朋友們替我開心卻又不解,一個好玩、愛走動、悠哉享受生活的人,怎麼會去讀佛學院呢?難道是想出家?還是有什麼事情看不開?
我是個「香蕉人」,小學讀馬來學校,中學受英文教育,大學時馬來文和英文參半。記得在佛學院,同學們都很納悶和不滿我怎麼每天都霸佔電腦。其實是因為我不會寫中文字,只能靠著拼音輸入法來寫功課。當然同學們都是學佛行佛的菩薩,忍讓我這比較年長的同學,真的很感謝他們。
已泡在社會工作十多年的我,從新回歸簡單有規律的生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與不同年齡的同學一起生活、作息,也是大考驗。我的適應能力不錯,很快就能適應了。或許是別人在遷就我?佛法所教的就是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觀察自己的心,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佛學院的日子多姿多彩、有靜有動、有笑有淚、有文有武、進得廚房出得殿堂。除了上課,同學們有機會學習書法、禪修、烹飪等。記得春節時,這一刻我們在檔口義賣,下一刻就看到我們在臺上表演。穿著制服的我們端莊大氣,換上T恤又是另一番風味。
出國遊學是個難忘的特別回憶。我們去到每個佛光山道場都可以感受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所教的待客之禮。除了能夠瞭解道場歷史、管理,我們也有機會在不同崗位服務。我有幸在中國宜興大覺寺滴水坊和流通處學習,真的是一生中難得的體驗。
遊學結束前同學們大顯身手烹飪一頓豐盛的馬來西亞料理,如印度煎餅、拉茶、nasi lemak、咖喱面等,讓常住法師嘗嘗馬來西亞的美食,也讓常年在國外的馬來西亞籍法師有機會品嘗家鄉的味道。平日裡法師們看似嚴肅的在各崗位服務,但與同學們互動聚餐時卻親切開朗。這種大家庭的氛圍,真的很溫馨。這就是星雲大師教導的「做什麼要像什麼」。
回歸正題,為什麼我會讀佛學院呢?來佛學院一年前,我辭掉穩定高收入的財務經理職位,想著要調養身體、撥時間陪父母,也規劃未來做更有意義的事,如在非營利機構或在佛教領域服務。辭職後我參加了禪修營、禪淨共修、短期出家等。看到佛學院招生海報時,我動了想進修的念頭。身為十多年資深佛教徒的我,其實沒有真正的學習佛陀教法,只是偶爾出席一些佛學講座,不瞭解完整的佛教。我想著自己應該正式的好好上課,好好學習。面試時我告訴老師我的中文不好,聽得懂但不會寫,老師給我一句「勤能補拙」。就這樣我在佛學院度過快樂充實的一年。
我的中文。。。還可以吧?:)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