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麗璿
攝影:東禪佛教學院
東禪佛教學院2022學年度開學之初,適逢國際佛光會主辦【人間音緣】全球徵曲比賽總決賽,同學們有幸親臨古城馬六甲州「又見馬六甲」劇場,赴一場具國際水準的音樂饗宴。借此因緣,學長們帶領同學們在劇場外設置佛學院招生攤位,派發月刊與大眾結緣,並推廣佛學教育。
9月25日下午在佛學院中庭舉行了簡單莊嚴的開學典禮。今年度共迎來了13位來自全馬各地的優秀青年加入佛學院及週日佛學班,展開一場為期九個月的自我革心之旅。
開學典禮上,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暨東禪佛教學院院長覺誠法師開示到「你們放下一切來到佛學院學習,務必改變、健全、找到自己,日後才能成為在社會上發光、發熱的影嚮眾,為社會注入清流。現今社會戰火糾紛連連,人人心中混亂惶恐,學佛者應傳傳遞佛法的真善美,散播正能量影響社會。」
教務長妙豪法師向同學們介紹藏書豐富的佛學院圖書館,鼓勵同學們在學習期間多閱讀星雲大師全集,以便更全面瞭解佛教全貌。透過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影片,法師訴說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的故事,讓同學們認識佛光山及佛學院的創辦因緣。
學務長如音法師則從生活中每天起床、吃飯、走路、睡覺開始教導同學們基本的佛門禮儀,告訴同學們如何通過外在的事物降服內在的我慢。除此,同學們亦到清淨農場體驗農禪生活,從除草、鬆土、整地到播種感受到一切皆來之不易。
新生體驗
團體共修的力量
撰文:林柔毓
我參與過2021雲端佛學院課程,來到佛學院實際體驗佛門生活與透過網絡學習有很大的差別。報到那一天,心裡很忐忑,畢竟這期間不能碰電話。平時愛看短視頻來學習的我,會有些辛苦。可是一星期下來,感覺在佛學院的日子過得很充實。在佛學院與同學們一起共住學習,體會到團體共修的力量,促使自己精進不易懈怠。
沒有手機 時間更自由
撰文:莊偉敏
來到佛學院已有一個星期了,至今都不後悔我做這樣的決定。剛開始我還會有點難接受這裡的規矩,不過接受後反而很享受這裡的生活。沒有手機看起來好像是一種限制,但沒有手機後我反而更自由的活用時間。想起在清靜農場裡的種植體驗,整個過程都是汗流滿面,這不光是一種體驗,也是內心的一種磨練,回想農夫種的稻田,回看自己種的小田,此刻的我體悟到了何為「計功多少量比來處」。這不光是耕耘上的收穫,也是心靈上的收穫,我認為能把在這裡學到的運用在社會上也是件很棒的事情。
尋尋覓覓 只是內心的平靜
撰文:尤金婷
之前忙於工作,想找時間運動,都被自己找了很多的藉口偷懶。來到佛學院終於有安心的地方做該做的事了,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來之不易。看同學們都很精進的一起寫日記,感覺回到18歲。之前讀書是覺得苦,因為一心想著快快出學校去賺錢,在社會打滾了多年,一直尋尋覓覓的,原來只是內心的平靜。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
撰文:熊家誠
這個星期從家裡來到佛學院其實學到很到東西。簡單的吃飯、走路、睡覺、跑香等,也學到關於覺誠法師講解的回教與佛教之間的交流,有燈法師講的因緣果報等。人生其實就像一趟旅程,每個時間,每個當下都會有許多事情的發生,最重要還是要看我們用什麼心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系統化學習
撰文:蔡立豐
參加了佛學院主辦的「雲水禪心」生命體驗營,決定報讀週日佛學班。之前透過網絡學習的佛學知識混雜,無法辨別正信與否,因此選擇來到佛學院系統化地學習,再把正信佛教傳播出去。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