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雲水禪心 找回久違平靜的心靈

撰文:李佳桐、劉翠萍

攝影:劉雲峰、張利平

 

由馬來西亞佛光山教育中心主辦、東禪佛教學院周日佛學班協辦的「2021年第26屆雲水禪心生命體驗營」,於12月26日在仁嘉隆東禪寺舉行,40名來自全馬各地的青年齊聚一堂,一起體驗叢林的雲水生活,學習與自己的生命對話。

生命體驗營是專為大專青年而設,活動內容豐富精彩,包括禪繞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禪來纏去、禪與生命等課程外,另有農禪體驗,讓學員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通過拔草、施肥、種菜、採收,從中感受到「動中禪」的奧妙。

每項課程都極具意義,在禪繞畫中,東禪佛教學院教務長妙豪法師帶領大家透過畫「禪繞畫」,從專注力中找尋內心的平靜,最後再將每位學員所畫的禪繞畫拼湊成「雲水禪心」四字,變成一幅獨一無二集體創作的佳畫。

東禪佛教學院教務長妙豪法師帶領大家透過畫「禪繞畫」,最後再將每位學員所畫的禪繞畫拼成「雲水禪心」四字,變成一幅獨一無二集體創作的佳畫。

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在課程中分享了佛教歷史的演變,並講解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理念。法師也鼓勵學員多閱讀大師的著作,如《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貧僧有話要說》與《佛法真義》,從中瞭解大師最原本的初衷,實踐佛教人間化。

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東禪寺副住持滿慧法師在課程中分享了佛教歷史的演變,並講解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理念。

以身教替代言教,新馬泰印總住持暨東禪佛教學院院長覺誠法師帶領學員們透過禪修打坐,認識禪與生命,舒緩平日緊張的工作壓力和情緒,找回心靈的平靜,提升般若智慧。法師表示,向外追求的是知識,向內發掘的則是般若,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實踐綱領,也是學佛者所必修的重要課目。

新馬泰印總住持暨東禪佛教學院院長覺誠法師帶領學員們透過禪修打坐,舒緩平日緊張的工作壓力和情緒,找回心靈的平靜,提升般若智慧。

學員們在禪來纏去的課程裡透過「找回自己」的遊戲,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找回最初的自己與夢想,並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

周日班的學長們在《禪來纏去》的環節,帶領學員們透過遊戲找回自己。

在學佛群疑的課程,由妙豪法師、如音法師、有燈法師及有宗法師與學員交流,解開迷思和疑惑,找回久違的平靜心靈。

法師與營員小組交流。

 

營員反饋

 

禪在生活中

撰文:方暄淇

第一次進到大禪堂感覺很好,很喜歡。我希望自己可以把「禪」時時刻刻放在生活當中,當迷茫時,做選擇時,把心安定下來,認真思考,最後選擇了什麼,不要後悔 ,盡力做好它 ,事情沒有分對錯 ,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也希望在自己有不好念頭出現時, 儘快把它delete、轉念。在「找回自己」的遊戲環節中,我認為當一個人沒有了名字,沒有了夢想,什麼都沒有了,他是誰?他什麼都不是 但他也什麼都是 因為沒有特定,可以自由選擇, 自由創造自己的價值。

 

活得自在

撰文:餘哲慧

「禪繞畫」太棒了…,隨意的在固定的模版上畫出不同的圖騰也能拼出一副漂亮的畫,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把心靜下來。人間佛教要讓我們能夠在出世間的世界中活得更加自在解脫。無論如何學佛,禪修都只是想讓自己更能沉著面對社會中的難題與內心的執著。

學員們通過外在的「禪繞畫」,從專注力中找尋內心的平靜。

 

初次體驗

撰文:許光威

初次體驗佛學活動,對佛教有更深的認識。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尤其是禪繞畫和禪坐。從不同組員身上學到不同的事情,最開心的是能和法師一起交流。如果禪繞畫和禪坐的時間可以拉長那更好。

學員們透過外在的拔草,喻拔除內心的雜草。

 

沒有手機的情況

撰文:李景發

在還沒開始畫「禪繞畫」前,腦袋裡會很雜亂,身體也感覺很熱。可是,一旦開始畫禪繞畫時,心裡莫名的安靜下來,也不再感覺到熱了。在這一天,要求把手機放在教室,全程不看。非常非常開心的是,因為沒有手機的幹擾,自己可以以平靜的心去感受每一項課程。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可以經常主辦,也希望我在對面海的能常常回到佛光山參與活動。

全本體學員們與周日班學長及法師們大合照。

 

東禪佛教學院學務長如音法師帶領學員採收青菜。

 

Check Also

雲水禪心生命體驗營 大專青年動中取靜沉澱身心

文/陳麗璇、陳小妮 圖/梁傳勵 …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