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與浮標

撰文:盧信穎

 

報讀佛學院時,我正好考完SPM,未滿18歲。在同齡人選擇打工、在家躺平、選擇大學時,我做了與眾不同的選擇。

為什麼呢?因為我莫名的自信,我是與眾不同的。當時我有多自大,相信擺脫學校枷鎖的我,一定能環遊世界,走出燦爛的人生。

可彼時的我,連洗衣服都不會,談何向世界出發呢?一個偶然的機遇,讓我踏進了東禪寺的山門。寺裡一隅的靜地,掛著『東禪佛教學院』。我母親極力規勸當時叛逆的弟弟去辦理入學「改邪歸正」, 不料卻是我一頭栽了進去。當時我想這不失為一個好機會,來向父母證明我可以獨立 。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當父親在第一天把我送進佛學院離開後,我就後悔了,一切都與我想像的大相徑庭。這裡的人我都不認識,他們習以為然的事我都很陌生。我的天!佛學院不是學佛理的寄宿學校嗎?怎麼連我睡覺、吃飯、坐椅子都要「管」?連廁所都不能叫「廁所」,要叫「淨房」!

一開始,我惴惴不安,每天的作息都被師長們挑毛病(不,應該叫提醒)。那至少我在學業上,應該能展露鋒芒了吧!畢竟我剛畢業,應該比離開學校很久的年長同學們有優勢。但我又失算了,原來我的同學中有擅長IT的志祥、有佛學造詣很高的真庭,這些「武林高手」的課堂報告中,準備的演示文稿、內容深度,都讓我望塵莫及。不止他們,我也遇到了超越同齡人廚藝的欣煣、來自印尼的金龍等等。來自不同年齡層和生活經歷的同學們,在這個小小的學院裡碰撞出璀璨的彩虹。我學會了把自己縮小,去欣賞他人的光芒。原來不只我是原石裡的鑽石啊!

我從不可一世的少年,在無聲的硝煙中被碾壓、打碎、重塑,慢慢看清那個心裡的自己。從前我漫无目的漂流,卻偏偏又想要证明自已獨一無二。人生海海,在佛學院汲取的重量,不知不覺中化為了我的錨。在隨波逐流的風浪中,我可以是緊抓海底的浮標。

畢業後的幾年裡,我如願上了大學、去紐西蘭打工旅行,經歷了打著「YOLO」口號的大學生時期、說走就走的自駕游、一星期上班70小時的瘋狂撿蘿蔔。我發現心裡的錨,始終保護著我這座浮標。讓我在遇到黑工頭壓榨、被同儕的排擠等等的逆境面前,懂得保持自心。如音老師常說,要忙不要盲。凡事不要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觀。既然它會經過無痕,那何处惹尘埃?

慶幸我知道無常,潮落之后一定會有潮起,有什么了不起?同時我也很擔心,沒有經歷過佛學院的同齡人,要怎麼自在應對因緣的起落呢?願讀到這裡的您,能不再是漂泊的水母,而是考慮為您的生命落下一支錨。古有蘇東坡自詡「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而我只願能做到如如不動。

 

Check Also

我竟然去讀佛學院啊!

撰文:蔡秋萍   通 …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