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攝影:黃會珊、張素娟
東禪佛教學院第二期線上佛學院開學了!2020年11月6日的開學典禮與論壇拉開序幕。42位青年們跨越身心距離,聚在線上精進學習佛法,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當晚,中國佛學院網絡平臺及Youtube同步直播,近千人受惠。
開學典禮恭請東禪佛教學院院長覺誠法師和佛光山泰華寺監寺慧得法師開示,覺誠法師以唐朝一代祖師丹霞天然禪師的「選官好還是選佛好?」為例,鼓勵大家應如禪師般堅持不懈、永不退票,在往後的日子裡不要錯過佛法的薰陶,「讀萬卷書,做萬裡事,行萬裡路」,逐步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慧得法師則提到,能夠有因緣相聚一處,聽聞佛法,必定是累積累世的福德,希望同學們能把握好機會,精進學習、行解並重、福慧雙修。
在「我在佛學院的日子」論壇中,曾擔任叢林學院男眾學部主任的慧得法師提到,報讀佛學院不一定要出家,如果想要出家還需要很深的因緣成就。出家眾都是以修菩薩道為目標,而修行是要往內心去探索,自身提醒是否有做到慈、悲、喜、捨和基本的三好四給。在修行過程,看到別人有問題時,或許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別人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缺點,所以應如儒家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多關照自己的身心,端正言行舉止,修身同時也修心。
男眾學部學務老師慧毅法師從叢林學院畢業多年以來,仍時時秉持境由心轉的理念,時時提醒自己把種種煩惱轉變成正念,並接受已成定局的事實,再慢慢從中領悟,達到自覺。這需要一次一次地去探究,勇敢地面對並努力克服,才能有所改進。自我提升的過程是漫長的,所以需要堅恆的毅力,以及正知正見的引導,加上不懈的實踐,最後才能順利開花結果。
叢林學院應屆畢業生蔡金育則分享在佛學院學習的經歷。他把佛學院生活分成四個階段,剛開始是歡天喜地、學習帶領學弟後是混天爛地、把事前做精通後是悶絕劈地到成功結業後的驚天動地。他認為任何事情沒有對錯,但要深觀事情發生的因緣,並為自己所做負責任。學習過程中必定會經歷苦難,但要學習面對和接受,運用智慧處理生活中的難題,多親近善知識,轉變心態,放下執著的自我,是必經的成長過程。
在論壇結束之前,三位與談人勉勵線上佛學院的同學,抱著不忘初心的態度,堅持不懈的學習,提升自我的道路,佛光就會為你照亮。
同學心得回饋:
廖佩意: 種下未來緣
聆聽法師們和師兄的分享後,我覺得佛學院的生活是自律,也充滿了正能量,是一個提升身心靈,學習佛法和共修的好場所。在慧得法師開示內容裡,從不離感恩他的導師——星雲大師,這種感恩的心真的很值得我去學習。我也在金育師兄的分享中學習到了堅持,和時時考慮因果的問題,就能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快樂的生活和學習。願自己在這次的因緣下,能種下未來到佛學院學習的種子。
邱豔豔:有佛法就有未來
上佛學院是年輕時的夢想,因工作關係而不能如願。線上佛學院是現今最好的一個管道學習佛法,在菩提道上還能精進學佛。今天的第一堂課,感覺有了佛法就有未來了。感恩東禪佛教學院能有系統性地通過網路給更多人學學佛,給予人生中的指引。
陳韋璿:應當精進修行
聽到法師們和學長們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和學佛的心路歷程,自利利他的精神,很感動。印象特別深刻是慧毅法師分享他在佛學院三階段的成長 : 轉念,接受,自覺。另外,慧得法師提到當我們有過不去的坎,記得八個字:「智慧不足,慈悲不夠」應當精進修行,這句話如當頭棒喝。
林欣立:自我管理
聽見總住持覺誠法師說佛學院的同學忙著種菜、上課、禪修等,心裡非常嚮往。從三位與談人的分享中,充分感受到讀佛學院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 ——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覺的力量、自律、自我提醒、自我肯定等。
麥志豪:佛法應用生活中
感恩能再一次參加線上課程,透過第一期的線上課程,我對佛法更加的瞭解,也把佛法應用於生活中。我意識到自己改變了,尤其在面對問題或障礙時,能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前,我傾向逃避問題,並常常給自己找藉口。當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會覺得自己是倒楣的。現在,我瞭解到事物的存在是暫時的。一切會隨著因緣而改變,沒有恆常性。最近,我的車窗因盜竊而被打破,門嚴重損壞,令我驚訝的是,我能如此的鎮定,沒有責怪(因為瞭解因果觀),也知道無論是好是壞都會過去的。
王裕媖:抉擇的重要性
修行始於聽正法,聞法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一切修行都將是空中樓閣。總住持覺誠法師在開示時有提到關於抉擇及方向的重要性。的確,當我們確定了「成佛」的這個目標後,就必須努力修學佛法,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遠,自淺入深的達到成佛的目標。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