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璇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佛學院中庭,當時心想:大師心中裝的都是芸芸眾生,這是多麼偉大、慈悲的人才有的心境啊!第二次是假期回家閱讀《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書。從書裡,再次看到大師慈悲濟世的精神,心裡真的很佩服。
大師從小在艱巨的環境中成長,但這並不影響他歡喜的性格。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人如果在逆境中依然能展顏歡笑,這是一種很高的修養。順境時,開心是理所當然,但逆境呢?這是我近期自我觀照的一個點。期許自己學習大師歡喜自在過此生。
大師說要有“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想法。燈會期間我有所體會。雖然在佛學院,吃住一律由常住照料,但這些也需要很多的經費支撐。我們能回報的機會很少,唯有在燈會期間,用自己的勞力籌取一些經費補貼開銷。以此也提醒同學們不要有“吃教”的惡習,要能服務奉獻,而不是一味地索求,不務生產。像大師書中提到的,我們不能用修行的名義,剝削佛教的飯食。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能離開大眾,不能離開對社會的貢獻,否則,只做一個飯桶或衣架?那又有什麼價值呢?
讀了大師的文章,除了對大師更加敬佩之外,我更需要省思,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麼 ,才不愧對自己身為一位佛教徒。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