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陈雅慧
摄影:张利平
马来西亚东禅佛教学院周日佛学班全体师生共10人,11月19至20日,由妙豪法师带领前往柔佛新山,为佛光山五所大学及佛学院办理招生活动并参访新马寺。
上午10时,全体师生抵达柔佛新山宽柔中学大礼堂,参与2016年度『海内外大专院校升学辅导展』。升学展由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奥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本地等海内外大专院校42所著名大学参与。周日班同学与老师发挥三寸不烂之舌为佛光山五所大学及佛学院播撒菩提种子,让莘莘学子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
下午4时,全体师生来到柔佛新山新马寺参学。晚课后,妙豪法师向信众介绍开山星云大师办学宗旨及教育的理念,鼓励家长让孩子们接受佛学院教育,以升华自我的心灵。周日佛学班班长梁振兴与李宁也分别向大众分享在周日班参与佛学院课程学习心得,使大众对佛教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随后,大家用《信仰》的歌声表达对大众护持教育的感激。
次日,新马寺当家满慧法师为同学们授课时,向大家介绍申请了20年用2年建成的新马寺建设缘起、目前的运作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新马两地人民提供了一个心灵家园。
满慧法师也特别为同学们阐释《人间佛教佛陀本怀》,提到人间佛根本观念「消业重于祈福」,强调内心有善的力量,自然能够消灾免难;『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要依止自己的佛性,开展内在的佛性能源。
法师以大师提倡「三好四给」与「四无量心」的精神,勉劢大家细细推敲其内涵,在思想上找到安生立命的方法,落实人间佛教菩萨道精神。
心得分享:
文:李宁
两天一夜的柔佛新山参学之行,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有句话说且行且珍惜,尤其在宽柔中学的招生体验,让我深深感触到了一份选择、一所学校,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在现场,我看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担忧和孩子眼神中求学的渴望;同时,也了解了佛光山所重视的教育理念以及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体的无私奉献和支持。
其次,我们参访了新马寺,感觉回到了中学时代,有老师、同学、校园、教室、食堂、音乐厅、图书馆,一切都是那么有活力、有朝气、有希望。当了解到新马寺的缘起,深深赞叹这一切,真的是来之不易。佛光山与时俱进的包容性,让我体会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以及什么是人真正所需要的、什么是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
最后,当家满慧法师与我们分享了新马寺建成后,每个地方合理利用的规划以及对未来环境的展望。课程中强调了消业重于祈福,三好四给的人间佛教根本思想。让我们懂得没有外在的神明来控制你,人人都有佛性,你要肯定自己,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只要内心有了善的力量,自然会消业。同时,我们需要学习通过鼓励他人、随喜赞叹、关心祝福、主动行事来做到三好四给,知行合一,把这些思想落实在生活中。
文:田珐衔
从满慧老师分享新马寺的点点滴滴。原来这申请过程是用了20年,终于在住持觉诚法师以教育中心的方式办下来,从中可以看到到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弹性是难能可贵的。这让我认识到只要是对的就尽力去做,做任何事情只要是人需要的,人间性的,那无论间中有什么插曲与境界,大家还是能往同一方向前进。人间佛教的理念,让佛教变得更加有实用性的宗教信仰。这提醒了自己,就算出家了,最后还是回到这娑婆世界为佛教为社会付出与贡献。
在美术馆,看着大师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感动得哭了。莫名的感动,心中对于大师的敬佩,已是言语上形容不了的。大师让我看到了佛教,看到了身体力行,有时真后悔那么迟才认识佛光山。而后转个念头,因为经历了种种,才能更加开心遇到佛光山。才能更珍惜大师的理念。才能让自己的心更加的平静更加的踏实。
文:梁振兴
学而不做,就等于没学,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真谛,因此我很珍惜这次招生参学的因缘。在整个招生的过程当中,除了向学生家长们解说我们佛光山的5所大学和佛学院以外,我也一直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当在解说的时候,应该要让对方了解这对他们本身有什么帮助。当还在害羞或犹豫是否要把简章送给他人的时候,应该把它当成是指引光明的一条路,这也是在行三好。本次参学我们也很幸运,除了能够参观新马寺之外,也礼请到当家满慧法师为我们授课。从当家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真是个菩萨道场,因为所有的课程活动都是应当地小区的需要而安排,这也是大师所提倡的寺院要走出去,要与大众互动,才能利益更多人群。当家也分享了《人间佛教佛陀本怀》其中一段,“消业重于祈福”。这让我明白了业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消的,祈福是提高我们的宗教情操,所谓“自欲止,法欲止,莫欲于止”。
文:可敏
这个周末过得很特别,我们去了柔佛宽柔中学招生并到新马寺参学。带着惊讶和担忧的心情,不懂哪来的信心和适应能力,当我察觉时,我已站在一些家长,中学生面前介绍着五所由佛光山创办的国际大学还有佛学院。看着面前的家长、学生,把我所知道的信息和优点全部告诉他们。尤其印象最为深刻是在介绍佛学院时,那刻觉得自己所做的和平时上班的自己落差很大,原来我还可以这么一直笑脸迎人有自信的、谦虚的与人交谈。最为我珍惜的是我自己正在广结善缘,播下佛学种子,或许那天时机到了,就会造就更多人有机会到佛学院修读佛法。
招生完毕后,我们去了新马寺,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影像最深刻的是满慧法师的开示,除了介绍新马寺,法师也跟开示了“人间佛教佛陀本杯”。其中最让我醒悟的是:“三好四给,消灾重于祈福”。佛教对一般常人来说都是祈福,外求,但是却忽略了当初佛陀的教义。三好看似简单,但是认真细想,其实整个佛学就是以它为基础,做好事引导我们不走入歧途,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存好心,虽然我们不做坏事,但是心有歪念,只要那天受外在因素影响,我们或许就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说好话,多说鼓励赞美的话,会让大家更有自信,更勇敢面对困难。只要做到三好,我们的业障自然减少,随之灾害也会减少,那不是比祈福来得更快更有把握吗?人生中有幸能接触佛法,实在是需要学以用,用以行,行以恒。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