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中爪哇在歷史上曾是東南亞佛教發展的重要據點,許多上千年的佛教古蹟依然保存至今,此次除了探訪中爪哇日惹市的南海海邊(Parang Tritis Baru)、日惹王宮(Keraton Jogja)、普蘭巴南印度教寺廟群( Candi Prambanan)及婆羅浮屠(Borobudur)佛教遺址,尤其我們探訪了 三個歷史悠久的佛教村(Sembong、Kemiri與Banyu Urip )。
這其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婆羅浮屠佛教遺址之外,就算三個有歷史傳承的佛教村了。
婆羅浮屠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蹟,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艷陽高照下,老師帶領同學穿著海青口念佛號、三步一拜直達塔頂繞塔三匝,感受千年古佛帶給大家那份平靜與祥和,在這莊嚴肅穆的佛教聖地沉澱自己的思緒。上個世紀才由英國人從荒草漫煙中發現的雄偉佛塔,佛教如何在未來的歲月裡傳承下來,不遭受歷史的洪流吞噬,直得人們深思。
從繁榮的三寶龍都市出發至深山裡的佛教村,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眨眼變成一大片綠油油的莊稼,車笛人聲不再,唯有蟲兒鳴叫、涼風颯颯。
老師和同學們抵達每個村莊,除了帶領共修之外,也分享佛法,並把「佛祖保佑您」、「三好四給」譯成印尼文教導大家唱誦,同時也用話劇表演「和諧」的故事。每到一村落,大人、小孩載歌載舞,歌聲笑聲響徹雲霄。令人震撼的是村莊的信眾雖沒有上過學且不識字,卻能以漢語的《心經》、「大悲十小咒」流利唱誦,激勵同學們的努力向學外,更看到信仰力量的重要性。
2500多年後的今天,佛教在一個回教國家的偏僻鄉村裡延續著。如音法師表示,佛法不單只是個信仰,更需要落實於生活,而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精神即是能讓大家快速地將佛法帶入生活當中。
村民的生活雖然在物質上擁有的不多,但就如妙豪法師開示所言,若人們懂得感謝生命中已擁有的一切,既是心靈上的富有。勉勵大家通過修學佛道而勤修福慧,讓此成為改變人生的增上緣。
行程中,老師也讓同學們瞭解常住在忙碌的春節,依然為同學們作了最好的參學安排,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是佛光山的教育之一 。參學是為了開拓視野,身歷其境更能讓我們學會打破自己(對事物的)成見,培養心包太虛的心量。
此外,回程途中我們也參訪菩提達摩精舍,與精舍的學生們短暫交流。即有洋洋同學發願有因緣的話下輩子一定要出家到印尼弘法。老師當下鼓勵想做的事不要等到下輩子,當下即可,發願後自然會增加心力。此趟參學不僅拓展大家的視野,激發向道修道的決心,更堅定信仰的力量。
心得分享:
謝宜真:
「快樂其實可以很簡單」,曾在新加坡當任教師的謝宜真感動的說到,同學們看似走入鄉間為眾服務,而村民那淳樸、熱誠、知足常樂的心卻反而感動大家。
王莉慧:
王莉慧終於領悟到幸福是因為喜捨而來,而不是擁有什麽或獲得了多少,在樂於付出愛與關懷之中,幸福就在當中油然而生,幸福是因我們的喜捨而得到滿足。
李家興:
李家興激動表示,佛教村裡人們雖然物質缺乏,但他們仍堅毅不拔地認真生活、孩子在惡劣環境裡依然選擇不放棄求學。反觀我們在東禪寺有寬敞的大雄寶殿、有豐富的圖書館、有佛學院等,他體會到自己在佛光山實在是太幸福了。
鄭俊榮:
走出去看到佛教的發展現況,才知道佛教的需要,激發了自己為教為道的願心。雖然弘法利生的這條道路不易走,但心裡的喜悅更是難以言喻,且更堅定今生在菩提道路上永不退票的決心,鄭俊榮如此表白。
曾君友:
曾君友坦誠,同學們此次參訪也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可以種下善的種子,讓印尼佛教村的法幢得以持續相傳下去。
劉愷陽:
這幾天的參學,發現印尼人民在宗教信仰方面是相互包容與尊重,而這應該是多元種族國家的馬來西亞值得學習的榜样,劉愷陽感嘆到。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