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因為家庭條件日漸豐裕,讓我養成了懶惰的習氣,對於勞動和學習都不主動。學習成績只要中等就好了,家務事可做可不做。
但是在佛學院的生活歷練中,將我的舊習氣一點一點的拔除。我開始感覺到勞動並不枯燥,而是可以鍛煉心智。在出坡勞動時,內心是平靜的,貌似自己並不累。在整理圖書館的新書時,心裡想著快快做好編碼,書快點上架,同學們就可以早點看到新書;在打掃時,發現榻榻米的污垢很厚,於是耐心把它分多次刷洗乾淨,心裡想著給大家乾淨的桌子也是佈施,沒有去想累不累。
院長常講,為大眾而做,不為自己做,就有力量。是真的!原來作務覺得累和煩躁是因為心裡只想著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但是現在體會到為別人而做的快樂是內心安寧,有力量的。就像找到了力量之源,在為別人做而不求回報,力量就會源源不斷的湧來。
感受到這句的話的美好之後,也意識到,其實常住不需要我為它做什麼,因為少了我,也會有其他的人去做。不但如此,而我還需要為常住做事,如愛護一花一草;見汙就洗;見到什麼就應該做好,這些就是我需要做的。因為這就是為著自己的慧命積累福德資糧的機會,積小成大,積少成多,才能夠在修行的路上走得長遠順利。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