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清萱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暨佛光大学研究中心通讯员郑文泉教授于10月4日应邀前来东禅佛教学院为同学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马来西亚国学与佛学》。
郑教授与同学分享,每一个国家都有国学,所谓的国学指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所留下的书籍和文明。透过了解“国学”,就能帮助我们整理和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 ,但是在马来西亚的国学文化并不完善,再加上这些著作都是英文与马来文版,导致佛教学术的部分并不理想。
根据郑教授的讲解,马来西亚的“国学”可分为四大模式,除了相当于华文世界的“经史子集”的文献之外,还有人物、制度、文明等模式。然而在现有的马来西亚国学的“文献”模式中,并没有列出任何一部有关佛教的文献。同样的,在现有几套“人物”模式的马来西亚国学中,所列出的人物也没有以“佛教”或是“佛教徒”的身份出现,在马来西亚文化中的佛教文献也是寥寥可数。这种情况除了是因师资不足,语文隔阂也是重要主因。
郑教授提及目前在本国,有一群马来穆斯林学者正致力于重建、复原古代马来文明史,其中包括与佛教有关的人物、文献与思想等,而身为佛学院学生,教授建议同学可以一起构建马来西亚“国学”,除了提供古代佛教史的资料,亦可以尝试把现今尚且保存着汉语、藏语大藏经的译本翻译成马来语,以期能为佛教在马来西亚的“国学”地位,略尽一份绵力。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